智能手表爬上手腕……
1904 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杜蒙的飛行員找到他的好友卡地亞抱怨,他在飛行途中無法方便地掏出懷表看時間。
當時,還沒有幾個人知道手表長什么樣,在西方社會中廣泛應用的還是古老的懷表。
懷表雖然精巧美觀,便攜性卻不好,尤其在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駕駛環(huán)境下,用懷表看時間就像現在的司機開車看手機一樣不“友好”。
作為頂級珠寶商、同時也是著名的鐘表制造商,卡地亞當時想到的是一個很直接的辦法為老友解決這一“產品需求”——用皮帶和卡扣將懷表固定在手腕上。
現在回過頭來看,「腕帶+懷表=手表」這樣的構想略顯粗暴,但卻造就了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手表的雛形。
智能手表的出現,同樣經歷過這樣簡單粗暴的構想。
1、腕帶+手機=智能手表?
1999 年,三星推出一款名為 SPH-WP100 的“智能手表”。
當時,智能手機還沒來得及普及,這款智能手表借鑒的還是功能機時代的手機,或者可以說,它原本就是一個戴在手腕上的手機。
產品發(fā)布會上,三星高層表示,傳統(tǒng)手機(功能機)市場已經飽和,亟需尋求突破。
手機市場如何進一步尋求突破,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問題。
那一年,安迪·魯賓的安卓團隊還沒創(chuàng)立,重回蘋果的喬布斯仍在 PC 領域埋頭苦干,當時還是手機行業(yè)龍頭老大的諾基亞期待的第一款搭載塞班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正式面世也還要再等一年。
三星當時的應對策略是“發(fā)明一種符合移動通信時代年輕人需求的新產品”,也就是這款被官方稱作“手表式手機”的 SPH-WP100。
在這款產品發(fā)布后的廣告中,官方宣稱這款內置小型麥克風和聽筒、配備單色液晶顯示屏的 SPH-WP100 支持 90 分鐘的通話時間,和當時多數手機相同的是,這款產品還保留著一個伸出的天線。
不過,這款產品上市不久后,就被迫停產。
就像將懷表綁到手腕上終究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手表一樣,SPH-WP100 最終和惠普 HP-01、SEIKO T001 電視手表、IBM Watchpad、蘋果 iPad Nano 一并成為智能手表成長道路上里程碑式產品,卻終究未能成為主流。
2、蘋果造“表”的蝴蝶效應
黑格爾說,存在即為合理。
手表的出現是為了更方便地看時間,智能手表概念的出現則是科技公司為了將電視、電腦、音樂播放器等各個時代主流科技產品融入到這塊無時無刻不被人關注的腕上手表上。
看似都是人類的需求,卻造就了不一樣的命運——手表在一戰(zhàn)后開始被廣泛使用,直至今日;智能手表直到蘋果入局,才開始攪動市場,形成蝴蝶效應。
2014 年 9 月 10 日,在蘋果的秋季發(fā)布會上,庫克首次對外發(fā)布了 Apple Watch,蘋果將其定位于運動健康。
在距蘋果正式發(fā)布 Apple Watch 三個月前,美國科技網站 TechNewsWorld 刊登題為《蘋果將告訴消費者他們?yōu)楹涡枰悄苁直怼吩u論性文章,這篇文章中引用美國咨詢公司 Yankee Group 副總裁卡爾·霍維的觀點稱,“目前,消費者不想要現有的智能手表,導致智能手表銷量不佳……,這樣的新領域(智能手表)必須在出現需求前被定義。”
無論這樣的觀點是否是蘋果的一次刻意營銷,結果是:Apple Watch 在 2015 年上市后僅 9 個月,出貨量就達到了 1160 萬;相較之下,2014 年智能手表全年市場出貨總量都不足 700 萬。
隨后幾年里,Apple Watch 更是長驅直入,甚至在 2017 年超過了傳統(tǒng)表業(yè)大當家勞力士,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手表。
到 2019 年,蘋果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的全年銷量更是超過了所有瑞士手表品牌的出貨總量(3100 萬 /2100 萬),這讓整個手表行業(yè)不由一震。
然而,蘋果做 Apple Watch 的初衷是什么?
直到蘋果首席設計官 Jonathan Ive 在 2018 年接受《Hodinkee》采訪時,才第一次以官方身份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做手表的主意是在喬布斯離世數月后才開始提上日程的……,在我看來,蘋果一直在將科技變得更好用、推廣到普通消費人群。
自第一支手表誕生以來,它其中一個最主要應用就是去追蹤、溝通和鼓勵你去做三件事:「走動一下」、「運動一下」和「站起來一會兒」。
雖然如此,在 Ive 看來,Apple Watch 并不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設計,就像最初智能手機研發(fā)并不只是為了解決通信問題一樣。
3、智能手表“復制”手機
近日,Counterpoint 在最新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中預測,2020 年全球智能手表年出貨量或將突破 1 億。
假設一人只戴一塊智能手表,2020 年更換過手表和新晉“表友”加起來就有超過 1 億人。
如果再算上過往五年智能手表累計出貨量,僅僅位居榜首、占據近 30%市場份額的 Apple Watch 出貨總量在去年就已經近 1 億。
或許不戴手表的喬布斯不會想到,智能手表會成為蘋果的營收大戶,甚至僅僅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征服了全球 1 億用戶。
那么,大家買來智能手表都是如何使用的?
為此,雷鋒網特別針對兒童、職場年輕人、中老年人幾類代表性人群進行了一個小范圍的用戶調研(注:以下用戶姓名均為化名):
妮娜
6 歲 學生 2 年表齡
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現在已經有 2 年的表齡。
最開始用智能手表是因為媽媽不放心我自己在樓下和其他小朋友玩,給我買了一塊 360 兒童手表,現在每天下樓和其他小朋友玩都會戴著這塊手表,可以隨時和媽媽打電話,媽媽也可以隨時通過手表的定位功能知道我的位置。
尹哲24 歲 媒體從業(yè)者 3 年表齡
我是一名科技媒體從業(yè)者,也因此接觸智能手表較早,現在算下來已經有 3 年的表齡了。
目前在用的是 Apple Watch 3,幾乎每天都會用智能手表來看時間、看消息提醒、記錄步數、接打電話,其中接打電話是我覺得智能手表比較方便的一個功能。
我比較喜歡戴智能手表,尤其消息提醒、記錄功能還是很好用的,尤其在一些不適合看手機的場合,手表的一些提醒功能和記錄功能在這個時候也就顯得更實用了。
最近幾天由于手表的充電器找不到了,有幾天沒帶手表了,偶爾會因此漏接電話。
英雄小小強
28 歲 工程師 1.5 年表齡
我是一名鐵路信號工程師,之前最開始其實是先用的智能手環(huán),當時比較看重支付功能,就買了一個拉卡拉的智能手環(huán)。
后來由于工作加班、熬夜比較多,再加上社會上時不時曝出一些年輕人健康方面的負面新聞,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希望可以隨時測測血壓、心率,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于是在 2019 年的時候入手了一塊智能手表,當時選的還是一個做電子血壓計做得不錯的牌子——歐姆龍的智能手表。
不過,買后用了一段時間發(fā)現,這手表的心率、血壓檢測根本不準確,檢測數據也沒法拿來做參考,沒有什么突出的優(yōu)點、還要經常充電,也是這些原因,大概去年 10 月后就沒再用了。
我對手表的要求其實不高,能看看時間,然后就是把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檢測功能做好就很好了,至于現在智能手表其他更多功能其實手機也都有,個人感覺還是很雞肋。
告老還鄉(xiāng)
65 歲 退休職工 1 年表齡
我是一名退休職工,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有戴手表的習慣,當時有“老三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么一個說法,能有一塊不錯的手表在當時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兒。
去年家里孩子帶回來一塊華米智能手表,和手機綁定后可以監(jiān)測步數、有消息提醒,孩子幫我將手表和我的手機進行了綁定、設置了門禁卡功能,現在每天都會戴著它,用來進行來電顯示、開小區(qū)門禁很方便。
雖然需要每天晚上給手表充電,不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
在調研過程中,雷鋒網發(fā)現,不少智能手表用戶經常用的兩類功能是作為手機輔助功能的消息提醒、來電顯示,此外,由于年輕人群對自身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關注,作為智能手表廠商主推的運動健康功能也在慢慢進入一些用戶的日常。
然而,對于本就沒有戴表習慣的年輕人而言,智能手表仍然缺少足夠的吸引力。
這也使得互聯網廠商在推出智能手表產品時,針對這一潛在人群不斷加更多新鮮功能,這些功能往往都是從智能手機“復制”而來。
4、手機廠商謀副業(yè)
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在 2020 年 12 月公布的 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調研報告中指出,市場排名前 8 的品牌分別為:
蘋果(28%)、華為(15%)、三星(10%)、步步高小天才(7%)、Fitbit(6%)、華米 Amazfit(5%)、Garmin(4%)、Fossil(2%)。
這 8 個品牌的智能手表出貨量占據了 77%的全球市場份額,其中,僅僅蘋果一家的智能手表 23 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吞噬了全球智能手表近一半的總收入。
一方面,智能手表頭部聚集效應已經初顯;另一方面,有更多手機廠商開始涌入這一賽道。
一個明顯現象是:當時間跨入 2021 年后,曾經被質疑雞肋的智能手表,如今卻成了所有主流手機廠商的副業(yè)。
2019 年 11 月 5 日,小米發(fā)布了自己的第一塊智能手表,時任小米集團生態(tài)鏈總經理屈恒表示:
小米智能手表是一個可以裝應用、有開發(fā)者生態(tài)的一個手表形態(tài)的智能手機。
2020 年 3 月 6 日,OPPO 發(fā)布了自己的第一塊智能手表,時任 OPPO 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總裁劉波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對于智能手表,我們更多是要在未來抓住新的機遇,帶給用戶新的功能,而且是他能夠長時間使用,同時覺得有價值的功能,這樣的功能包括運動、健康、獨立通信。
2020 年 9 月 22 日,vivo 第一塊智能手表正式面世,vivo 智能終端產品經理朱慧敏在發(fā)布會上表示:
像手表這樣輕量級終端,現實使命不應該是取代手機,而應該和手機協同互補。
至此,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紛紛加入到造表大軍中,智能手表成了手機廠商不折不扣的副業(yè)。
手機廠商真地缺一塊智能手表嗎?
事實是,他們在爭的不只是一塊手表,而是下一場物聯網生態(tài)大戰(zhàn)中的一個閉環(huán),沒有智能手表這一環(huán),影響的將是整個物聯網生態(tài)戰(zhàn)線。
這或許可以從雷鋒網這次在進行用戶調研時,一位剛剛購買了 Apple Watch 的用戶的購買動機中看到:
買 Apple Watch 是為了能夠擁有“蘋果全家桶”的體驗,例如你不用打開(蘋果)手機就能聽音樂,前提是你還要有一副 AirPods。
5、當 1 億人戴上了智能手表
真正的剛需從來不是完全靠科技公司設計出來的,而是來源于技術的發(fā)展和人類的實際需求。
以手表為例,人類對方便隨時掌握時間的需求為手表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合理性,石英表和電子表的出現解決了手表大量普及技術上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手表普及提供了社會條件。
也是在一戰(zhàn)后,手表開始在人群中廣泛普及。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 1 億人戴上了智能手表?
就目前智能手表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雷鋒網認為智能手表主要有以下兩個需求:
第一,人類在生活和工作中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以及隨之而產生的信息焦慮,使得消息提醒(包括微信、電話、短信提醒等)成為一個剛性需求。就像無法將懷表捆綁到手腕上一樣,將手機捆綁到手腕上同樣不合理,智能手表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需求;
第二,設備智能化趨勢致使人類需要一把在能夠高效控制這些智能設備的鑰匙,便攜式可穿戴設備中已經相對成熟的智能手表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人類對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對控制終端需求越來越高,智能手表中的模擬門禁卡、模擬地鐵卡、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解決的就是這一需求。
對于智能手表廠商而言,他們盯上的還有另外一個正在瘋狂成長的用戶需求——運動健康。
無論是蘋果、三星、Fitbit,還是華為、華米、OV,都在積極聯合各大醫(yī)院、研究機構開展運動健康方面的研究應用工作:
2017 年 11 月,蘋果和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創(chuàng)建了蘋果心臟研究項目,該研究由蘋果公司贊助,旨在評估 Apple Watch 的心臟不規(guī)則節(jié)律通知功能;
2020 年 7 月,華米官宣與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 國家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廣東省南山醫(yī)藥創(chuàng)新研究院共建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揭牌啟動;
2020 年 9 月,OPPO 在發(fā)布 OPPO Watch ECG 版時稱,OPPO Watch ECG 版已經獲得國內首個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NMPA)二類醫(yī)療器械認證……基于 OPPO Watch,OPPO 還與國家三甲心血管病??漆t(yī)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進行了項目合作和研究;
2020 年 10 月,華為在發(fā)布會上稱,華為 WATCH GT2 Pro ECG 款通過聯合“國家遠程醫(yī)療與互聯網“醫(yī)學中心是權威的國家級醫(yī)學中心,精選三甲醫(yī)院的專業(yè)醫(yī)師提供人工心電解讀服務,可以給出帶有醫(yī)師簽名的報告;
從目前技術上來看,消息提醒和設備控制等需求由于與智能手機相關功能一脈相承,在集成度越來越高、計算能力越來越強的智能手表中已經普遍得到解決;運動健康方面,由于相關傳感器技術及檢測方法的瓶頸,依然任重道遠。
雷鋒網在此前相關報道中也曾提到:Apple Watch 6 在 2020 年被質疑測血氧功能不準確時,蘋果官方就曾回應,“該功能僅作為健康參考,不作為醫(yī)療診斷標準。”
OPPO 智能手表專家告訴雷鋒網:
影響智能手表運動健康檢測準確度的因素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手表佩戴和手部運動帶來的運動偽跡,手部動作時,傳感器和皮膚接觸面會有持續(xù)的動態(tài)變化,這對手表的測量帶來挑戰(zhàn);
第二類是人體差異,比如膚色不同對傳感器光線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樣,這會影響到心率檢測的準確性,又比如容易手腳冰涼的女性,容易出現弱灌注現象,影響血氧檢測的準確性。
當前智能手表的運動、心率、血氧、心電檢測都已經比較成熟,準確度較高,甚至能達到醫(yī)療標準;但是血壓的檢測,離預期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有進一步的技術突破。
不過,他也指出,“智能穿戴設備更傾向于作為專業(yè)醫(yī)療診斷的輔助,幫助大眾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由此可見,目前的傳感器技術和檢測方法尚不足以支撐智能手表成為人類的“私人醫(yī)生”,但這并不妨礙各家“表廠”發(fā)力研發(fā),使其繼續(xù)向人類的“健康助理”進化。
新產品的真正普及往往需要時代的助力,正如手表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在一戰(zhàn)之后,智能手表在物聯網的車輪下已經初具規(guī)模,更廣泛的應用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而隨著兼具消息提醒、設備控制、“健康助理”能力的智能手表逐漸成型,或將象征著另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