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身處AI 3.0階段,人工智將如何擺脫人類?

2020/09/10
99
閱讀需 15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3.0 階段體現在應用主導個性化和 AI 解決方案的敏捷交付。

2020 年 9 月 5 日,由雷鋒網& AI 掘金志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在杭州正式召開。

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格局重構」為主題,會上代表未來新十年的 15 家企業(yè),為現場 1000 余位聽眾和線上幾十萬觀眾,分享迎接安防新十年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應用方法論。

峰會之上,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帶來了題為「AI 行業(yè)應用,產業(yè)升級」的精彩演講。

殷俊認為,AI 經歷了理論研究的 1.0、智能落地的 2.0,目前處于行業(yè)智能的 3.0 階段。

AI 1.0 時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計算力不夠,數據有限,算法不成熟;

2.0 階段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算法、算力有了突破,成熟的算法尋找落地場景;

3.0 階段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行業(yè)最需要的不僅是一套算法、一套系統,而是企業(yè)解決客戶痛點和需求的能力。

在行業(yè)智能背景下,人工智能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包括:一是 AI 技術泛化、快速遷移新應用的能力;二是應用牽引,快速適配新需求的能力。

殷俊認為在 3.0 階段是應用主導個性化和 AI 解決方案的敏捷交付。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構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端到端體系化能力,大華已經在四個方向做了重點布局:系統架構、數據智能、智能工程化、智能技術。

除了構建以上核心能力,大華還開放全棧能力,賦能行業(yè)生態(tài),并在實戰(zhàn)中持續(xù)積累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針對全場景理解、小規(guī)模數據、泛化能力、多任務學習和 AutoML 的人工智能五大技術挑戰(zhàn),開展實踐探索,并已取得出色的實戰(zhàn)應用成果。

最后,殷俊強調,AI 目前還是依賴人工為主,大華希望未來在行業(yè)共同努力下,能夠真正轉向 AI 的自我智能,推動行業(yè)智慧化落地。

以下是殷俊現場演講全文,雷鋒網 AI 掘金志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殷?。捍蠹液?!感謝雷鋒網的邀請,在座的有很多都是老朋友了,非常開心每年都能夠和大家聚一次。

過去三年時間,我們一直在討論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如今,AI 已經可以賦能各行各業(yè),包括在很多碎片化場景中,也可以看到 AI 的身影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AI 行業(yè)應用,產業(yè)升級”。

過去兩年,數字經濟這個詞特別火熱,安防也被稱之為數字安防,數字安防實際上經歷了很多次的更新與迭代。

從最早的數字化、網絡化到今天的智慧化,AI 的到來使得智慧化轉型成為可能,在踐行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思考:AI 如何才能實現商業(yè)化,畢竟技術不可能一直投入,得不到產出。

2018 年,在雷鋒網組織的第一屆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我們探討了 AI 如何去推動行業(yè)變革。

2019 年,在雷鋒網組織的第二屆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我們談到了如何去提升場景化的應用體驗。

今年,我們將談談 AI 如何真正持續(xù)落地,產生商業(yè)價值,以實現智慧化轉型。

首先我們認為,AI 已從 1.0 階段發(fā)展到了今天的 3.0 階段。

什么叫 AI 1.0 階段?這個階段大家都在研究各式各樣的算法,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閉門思過”。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那時候計算力不夠、信任度不夠、算法不成熟,數據也很稀缺,所以也可以總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AI 2.0 階段,算力得到了一定的突破,算法也可以階段性落地,譬如之前的車牌、人臉等識別,可以用 AI 進行部分功能替代,這個階段我們總結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今天到了 AI 3.0 階段,我們要談的不是做出一套非常厲害的算法、也不是做出一套非常厲害的系統,而是需要弄清楚客戶究竟需要什么功能?而我們能夠提供什么樣的能力?

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現,真正的 3.0 階段可以稱之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也就是真正到了萬紫千紅綻放所有的行業(yè)生態(tài)的階段。

面對這個階段,大量行業(yè)應用驅動人工智能需求的快速加載,為匹配智慧化的服務要求,兩大能力最為關鍵。

第一,AI 技術要能夠泛化。不同行業(yè)會有很大的差異,但基礎的 AI 能力能夠快速遷移到新應用,比如大華以前做車牌識別做交通管控的應用,在民生服務領域,大華將這個技術快速遷移,應用到智慧停車場及綠色停車位等領域。

第二,面向一個新型、突發(fā)性的應用需求,能夠有快速適配的能力。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在今年疫情之初,大華在短短的 7 天時間實現研發(fā)并量產超高精度的測溫系統。

基去這個兩個點,以人工智能為工具,可以為包括政府端、企業(yè)端、To C 端提供各類各樣的智慧化服務。

另外,AI 3.0 階段還應該是應用主導個性化 AI 解決方案的敏捷交付。

在這個過程中大華認為,首先要構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端到端的體系化能力,重點構建系統架構、數據智能、智能工程化、智能技術四大基礎能力,保證我們做實智慧化的應用服務。

同時,不僅僅要聚焦人工智能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積極、高效響應各行業(yè)的應用需求。

幸運的是,身處 AI 3.0 階段,大華已經鍛造了三種能力:

第一,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架構,基于豐富的硬件軟件資源,大華已實現了以業(yè)務導向的快速定制體系,解決了 AI 加載、算力與資源調配、安全等實際問題,從而保證技術快速落地,實現高質量、高可靠性、彈性的穩(wěn)定交付。

第二,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數據智能閉環(huán),在數據智能上,除了解決智能化本身的問題,還需要建立數據從“數據獲取、數據治理、數據管理到數據分析”的完整的數據鏈路閉環(huán)。大華利用長期積累的大量行業(yè)經驗、實踐經驗、數據經驗,建立了一整套從感知到智能到數據環(huán)境的數據智能的閉環(huán)。

第三,我們有一套完整的工程體系,大華已建立面向人工智能快速部署的完整工程體系,加快從技術到產品到商業(yè)落地的轉化效率。此外,在整體系統運行上,大華在端、邊、云的數據統一、系統調度和數據鏈路做了大量的工作,實現真正的端、邊、云數據協同,從而保證系統最優(yōu)地運行效率和用戶體驗。

基于剛才所提的架構體系,我舉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基于自身的感知能力做生態(tài)環(huán)保,可以真正面向客戶的作業(yè)管控需求,形成一個完整閉環(huán);同時我們還會根據業(yè)務的不同實現快速加載,完成服務端可彈性的兼容,如標尺、污染物、水表、卡尺等方面的應用,以及未來在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其他更多的業(yè)務應用需求,都可基于我們彈性的技術架構做到快速擴充。同時在中間能力方面,包括基礎設施、IoT 物聯網等能力也可以無限拓展。

回到數據智能,我們認為在整個數據世界里面其實什么都沒有,唯一有的要素就是數據。

對于數據來說,從采集到應用,其實整個過程非常辛苦。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去做感知數據的真正結構化,這是一個層層遞增的緯度問題?;诖?,去年安博會期間,大華提出了通過 AIoT 構建我們的四維數字世界,來構建智慧孿生的過程。

在這個構建過程中,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不是一個點狀的問題,而是一個產業(yè)鏈的問題。

人工智能的應用不會是單一算法問題,而是以全鏈路的數據為基礎,強調的是通過數據智能與人機協同,用貼合業(yè)務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滿足智慧化的需求,這對在線系統的全網設備與計算能力管控與調度,人工智能的加載,多維度感知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大華在構建人工智能體系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包括算力的構建、核心算法的構建、面向各個行業(yè)應用的構建,以及我們如何去覆蓋各個產品類型的邏輯。

當然,只是解決了數據智能化還不夠,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挖掘、整合、分析。

所以我們構建了一條完整的數據鏈路,從數據管理、數據治理、數據知識加上人的經驗,來實現數據智能的閉環(huán)。

我們認為,此前的數據智能更多的還是基礎智能加上人工經驗輔助,還不能達到自我智能。

未來,從經驗式的數據智能,到自我決策的邏輯,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經驗、人為經驗,包括行業(yè)經驗,來滿足我們在數據智能這方面能力的提升。

另外一塊是工程化邏輯,就是如何能夠快速產生人工智能能力。

我們在構建這方面能力的時候,主要考慮到了兩個點:第一把整個平臺做好,這樣才能做到從數據到算法快速的生成。

第二需要滿足現場快速定制化的要求,包括數據隱私、數據安全性問題。

基于此,我們構建了一大一小兩大數據訓練平臺,包括大華巨靈人工智能開發(fā)平臺、大華巨靈人工智能開發(fā)工作站,以實現我們的 AI 快速標準化和定制化的過程。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近幾年中國出現了很多芯片公司,我們會面臨更多芯片的選型問題?;诖?,我們也構建了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來實現面向所有芯片的快速部署,加快我們從技術到產品,到商業(yè)落地的轉化效率。

另一方面,在整個系統中,我們還要完善端側、邊側、云側大小系統融合過程中數據連通、數據融合、數據一致性的問題,來優(yōu)化全網資源配置、算力統一調配,保證數據一致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和合作伙伴們去做互聯互通。

從云端到智能應用,從算法倉庫到硬件產品,我們在每一層都會提供開放能力,我們希望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開放共贏。

當然,AI 雖然現在可以做到部分商業(yè)化落地,但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在五大方面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提升,包括全場景理解、小規(guī)模數據、算法的泛化能力、多任務學習以及 AutoML 過程。

先來談談全場景理解。以前的交通路口 AI 應用,其實只能叫做半人工智能,因為很多規(guī)則需要提前部署,我們會劃出很多規(guī)則線,告訴相機哪個是斑馬線、哪個是紅綠燈、哪個是道路線,這個工程量其實很大。

后面我們把交通要素全部標識出來,做成了一個全域智能模型,也就是說不用再人工配置了。

對于產品解決方案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方向。我們認為,未來的 AI 發(fā)展趨勢,在于對全環(huán)境的感知,讓它能夠自適應理解全場景,而不用人為地告知目標對象屬性。

小數據這個問題,剛才楊教授也講到了,未來不會有大量的數據給到你,需要你通過數據生成和遷移學習快速實現新功能開發(fā)。

其實通過小量數據樣本,也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數據模型,我們會做一些訓練模型,希望通過這些嘗試,幫助人們快速降低算法成本。

第三塊叫做泛化能力,視頻應用環(huán)境各式各樣,有白天、晚上、下雨、曝光,不同環(huán)境下的成像都不太相同。

這時候通過我們的系統能力去提升算法的魯棒性,來減少對場景的依賴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實戰(zhàn)是檢驗算法性能的唯一標準,而不是實驗室指標高一個點、低一個點。

再來,我們還要解決多任務問題。為了實現一個場景應用,現在一套算法做下來,可能有十幾二十個模型。未來,我們希望利用多任務學習技術,提升計算資源利用率,在有限計算資源的條件下,實現多算法融合,讓算法訓練更簡單。

最后一點,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夢想,我們希望通過 AI 的設計語言,來實現編譯部署和編譯環(huán)境。大華內部有一套 DAIL 的編譯器和語言,雖然大部分的內容還是開源或者引入。但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開發(fā)出一套國產化的 EDA 工具,來簡化整個行業(yè)智能算法的開發(fā)和部署過程。

今天講到了很多內容,總結一下,主要有三個點:

1、AI 會長期處于第三階段;

2、應用會主導 AI 個性化發(fā)展;

3、AI 目前還是依賴人工為主,未來會真正轉向自我智能,實現人工智能的快速落地與技術普惠。

最后,感謝雷鋒網給我這次分享的機會,謝謝大家。

大華股份

大華股份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領先的監(jiān)控產品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存儲、前端、顯示控制和智能交通等系列化產品,并提供提供熱成像測溫和黑體測溫設備。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領先的監(jiān)控產品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存儲、前端、顯示控制和智能交通等系列化產品,并提供提供熱成像測溫和黑體測溫設備。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