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隔多久會想起備份電腦數據?說實話,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很少想起。我們都知道數據備份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并未定期、充分地備份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數據。
Backblaze.com1的調查數據顯示:
- 每天僅有11%的受訪者堅持備份數據。
- 20%的受訪表示從未備份過數據。(在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上升至31%。)
在現實世界中,忽視數據丟失的危險性可能會讓我們陷入恐慌,面臨更高的惡意軟件攻擊風險,遭遇藍屏死機(BSOD)或出現其他系統(tǒng)故障,然后慌忙地在網絡上搜索有關“如何恢復數據”的方法。
我去年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我自認為十分可靠的筆記本電腦突然無法開機。這臺筆記本只用了兩年,在發(fā)生故障之前甚至都沒有任何征兆。更糟糕的是,上面還保存著我已經寫了10萬余字但尚未截稿的小說,盡管我在一周前做了備份,但從那以后我又寫了很多內容。這些內容會不會永久地丟失了?
數據丟失!
造成數據丟失的最主要原因2包括:
- 筆記本電腦被盜
- 意外刪除/覆蓋文件
- 電源故障和電涌
- 意外進水
- 硬盤驅動器損壞/突然發(fā)生故障
設備失竊或丟失!
筆記本電腦或手機也很有可能丟失或失竊。你知道嗎:
- 每秒鐘有53臺筆記本電腦被盜3
- 如今我們使用的每臺筆記本電腦在其生命周期內被盜的幾率約為10%3
- 僅在美國各個機場,平均每周就有約12000臺筆記本電腦丟失4。
- 被盜的筆記本電腦往往被典當掉——連同硬盤上保留的所有數據3
- 每年有25%的美國人丟失或損壞手機5
- 每月有56%的美國人丟失手機或筆記本電腦5
- 在美國,平均每分鐘就有113部手機丟失或被盜5。
丟失的照片、視頻和其他文檔通常都非常珍貴,并且一旦你的系統(tǒng)出現故障或者你的設備丟失或被盜,這些數據往往都無法找回。我那臺筆記本電腦無法開機之后,我給一個朋友打了求助電話,他幫我恢復了固態(tài)硬盤的數據。這次我很幸運。接下來,我計劃要做到未雨綢繆,以便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具體方法如下:
1. 確定需要備份的數據
你可以制定個性化的備份計劃。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指的是要保護你的珍貴數據,包括照片、視頻、音樂、個人文件和數字創(chuàng)意內容等一些很難甚至無法取代的數據。如果對你來說,把重新加載或自定義各項設置所需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尤為重要,也可以為你的系統(tǒng)設置、應用程序、程序和偏好設置創(chuàng)建備份。
2.制定備份計劃
制定對個人數據和工作數據都較為有利的定期備份計劃,確保持續(xù)對數據進行保護。通常情況下,個人數據需要經常備份。如果你每天都在處理重要的數據,每天都備份數據較為合理。如果你的數據更改頻率較低,每周備份一次基本上就足夠了。
3. “3-2-1”備份規(guī)則
至少保留三(3)份數據副本,在不同的設備上分別保存兩(2)份副本,并在安全的異地位置保留至少一(1)份副本。欲了解更多詳細信息,請閱讀Crucial英睿達博客上的“‘3-2-1’備份規(guī)則”。
4.切勿僅僅依賴于云服務
云服務非常方便,并且可以設置為自動備份,這一點很好。例如,我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會立即自動備份到谷歌上,我很喜歡這個功能。因此,我強烈推薦使用云服務來備份你的數據副本。但是,也不要把所有的信任都寄托在云服務上。依靠第三方來保存你的珍貴回憶和重要數據同樣存在風險。提供云服務的公司可能會遭到黑客攻擊,也可能會隨時變更協(xié)議和條件,許多公司對數據和不活躍賬戶設限,這些都可能會將不可替代的照片和文檔置于風險之中。
5.自動備份
正如我在上文提到的那樣,云服務的自動備份功能非常有用,因為你不需要提醒自己去備份數據,而在使用外接固態(tài)硬盤或USB設備備份數據時,則需要適時提醒自己進行備份操作。很多程序都支持自動備份,具體取決于你使用的設備和操作系統(tǒng)類型。Windows的“備份/文件歷史記錄”或macOS的“Time Machine”就是其中的兩個例子。大多數備份程序的設置都非常簡易,只需在搜索功能中鍵入“備份”(Backup)或向AI助手尋求幫助即可。如果不太清楚如何設置自動備份功能,還可以在網上搜索簡單易懂的說明或教程視頻。
6.選擇合適的外接硬盤
選擇耐用、速度快、存儲空間大的外接硬盤來存儲你所有的數據。U盤小巧便攜,但可能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存儲所有數據,而且數據傳輸速度也不如固態(tài)硬盤快。外接硬盤(HDD)價格便宜、存儲空間大,但很容易因受到碰撞和發(fā)生掉落而導致數據無法恢復。
既要小巧便攜又要可靠耐用,既要空間夠大又要速度夠快? Crucial 英睿達X8和X6移動固態(tài)硬盤便是理想之選,小巧、輕便且方便攜帶的外形,可以與您常用的設備無縫兼容,幫您快速存儲更多文檔、視頻、音樂、照片和游戲,最高可達4TB的內存容量,充分滿足各種需要。
7.考慮使用多個外接硬盤備份數據
許多人發(fā)現,使用多個容量較小的硬盤要比使用一個大容量硬盤更加劃算。這樣可以使用不同的硬盤分別備份音樂、照片、視頻等等。有的人會使用單獨的硬盤來保存重要的個人文件,如法律、稅務和醫(yī)療文件等。有的人會使用單獨的硬盤來開展副業(yè)或創(chuàng)作性工作。如果你決定使用多個硬盤來備份數據,則需要想好每個硬盤需要多大的容量,以免超支。在這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建議:不要忘了給硬盤貼上標簽!這樣就可以防止你無意中將女兒的鋼琴獨奏視頻和舊的稅單一起刪掉!
8.在異地安全的地方保存一份副本
這聽起來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總是把外接備份硬盤放在電腦旁邊(甚至用USB數據線一直連在電腦上)。理想的情況是,將保存數據的硬盤放在異地具有防火和防水功能的保險箱或保險柜里。至少不要把你的備份設備存放在顯眼的地方,因為小偷很可能會把它和你的電腦一起偷走。誠然,每天進行異地備份并不現實,但是在發(fā)生災難性損失的情況下,你將很慶幸擁有這份數據副本,即使它是一個月前備份的。
9.找個備份伙伴
由于異地備份硬盤最難及時更新數據,你可能需要時常進行維護,不僅僅只是設置日歷提醒這么簡單。我建議你找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或家人作為你的備份伙伴。備份伙伴負責確保你的備份安全,而你負責確保他們的備份安全。有了備份伙伴,你們可以經常見面,交換備份硬盤,以便妥善保管。你們也可以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并以此為借口共品咖啡、共進午餐,或在操場或河邊散步敘舊。
10.與他人分享你的備份知識
如果你的親戚或朋友不太懂技術,你可以考慮幫助他們制定自己的綜合備份計劃。這不僅有助于你樹立良好形象,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對你也會有所助益。這里有一個警世故事,講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她把幾代人的家庭照片和家譜存在一個云存儲設備上,而不是存在硬盤上。當她去世時,沒有人知道她保存了這些珍貴的數據,而當她的云存儲賬戶被認定為不活躍賬戶并被刪除時,這些數據最終永久地丟失了。通過與家人和朋友共同制定備份計劃,你可以更好地確保寶貴數據的安全,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期也是如此。
只要遵循上述簡單有效的數據備份建議,即使當系統(tǒng)發(fā)生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你也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以及隨時找回這些數據,從而讓你高枕無憂。
1.Pusin, Yev. Backblaze.com, “The State of Backups and Who Is Most at Risk,” June 8, 2021.URL: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the-state-of-backups-whos-most-at-risk/
2.Frankenfield, Jake. Investopedia.com, “Data Loss,” November 4, 2020. URL: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d/data-loss.asp#:~:text=The%20biggest%20reasons%20for%20data,the%20event%20of%20data%20loss.
3.Sharpe, Nathan, Techspective.net, “7 Shocking Statistics that Prove Just How Important Laptop Security Is,” September 10, 2018. URL: https://techspective.net/2018/09/10/7-shocking-statistics-that-prove-just-how-important-laptop-security-is/
4.Ponemon, Larry, Ponemon.org, “New Study Reveals up to 12,000 Laptop Computers Lost Weekly and up to 600,000 Lost Annually in U.S. Airports,” June 30, 2008. URL: https://www.ponemon.org/news-updates/news-press-releases/news/new-study-reveals-up-to-12000-laptop-computers-lost-weekly-and-up-to-600000-lost-annually-in-us-airports.html
5.Mydaigo.com, “Why mydiago?” URL: https://www.mydaigo.com/pages/why-mydaigo#:~:text=113%20cell%20phones%20are%20lost%20or%20stolen%20every%20minute%20in%20the%20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