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曾為華為Mate60系列供應關鍵元器件、被視為“國產高端FPC領軍者”的四川上達電子,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全員解除勞動合同,工廠全面停產。
早在今年2月,公司就開始悄然停繳社保和公積金。3月起,已有員工在政府投訴平臺反映“入職五個月未準時領過工資”。至5月末,欠薪已累計三個月,員工名單不斷增加。
據披露,四川上達截至破產時賬面資產僅6.87億元,負債卻高達8.26億元,凈資產已為負,資金鏈徹底斷裂。不僅欠薪問題嚴重,公司還涉及16起法院立案,9條開庭公告,債權壓力巨大。
四川上達電子是上市公司上達電子于2019年設立的子公司。上達電子本身是國產FPC領域的老牌企業(yè),早在功能機時代就為本土手機品牌供應柔性電路板,并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逐步打入華為、小米、vivo、京東方等頭部客戶體系,甚至拿下三星、華星光電等海外訂單。
尤其是在COF(覆晶薄膜)領域,上達電子一度號稱是國內少數(shù)能覆蓋全流程技術的企業(yè)之一。
四川上達的項目背景也不?。?019年斥資12億元,在成渝雙城經濟圈落地建廠,目標是“打破日韓壟斷”,規(guī)劃月產能1.6萬㎡。
但項目從一開始就并不順利。2020年投產后,良率長期偏低。據傳初期良率僅有75%,遠低于行業(yè)平均盈虧平衡線的85%。對于FPC這類高精度加工產品來說,良率決定生死,產得越多虧得越快。
更重要的是,F(xiàn)PC和COF雖非頂尖芯片,但高度依賴設備,動輒幾億元起步的投入,加上5~8年的設備折舊周期,面對3年一輪的消費電子更新節(jié)奏,極易遭遇需求波動引發(fā)的庫存積壓與資金鏈風險。
2022年疫情后,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持續(xù)疲軟,手機出貨量下滑,疊加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價格戰(zhàn),四川上達的核心客戶群受到沖擊,訂單驟減,現(xiàn)金流迅速惡化。
但到了2023年,四川上達一度迎來技術進展:通過了三星審核并小批量供貨,還實現(xiàn)了對華為Mate60系列OLED模組FPC的量產交付,似乎預示著新轉機。
然而,好景不長。2024年初,母公司為自身設備升級需要,從四川上達抽調資金,加劇了原本就緊張的財務狀況。四川上達隨后嘗試以設備抵押融資,但半導體設備流動性差,變現(xiàn)難度高,資金并未按預期回流。2月起,社保公積金停繳,4月員工密集投訴欠薪,離職后也未及時結清工資。
最終,5月29日,公司宣布5月30日起全面停工、全員解約,并承諾6月5日前結清3月到5月工資及五險一金。但僅隔數(shù)日,6月3日,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申請。至此,這家曾承載“國產替代”希望的明星企業(yè)正式謝幕。
FPC、COF雖然不屬于最前沿芯片技術,但其投入重、良率要求高、對客戶結構依賴強。沒有穩(wěn)定的訂單和高效的量產能力,大規(guī)模擴產反而容易放大風險。在國產替代的道路上,僅靠“設備到位、產線齊全”是不夠的。能否在成本、交付、品質之間實現(xiàn)真正的商業(yè)閉環(huán),才是一個項目能否走遠的關鍵。
消息來源:四川上達官網、遂寧日報、旭日大數(shù)據、成渝招商助推中心、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