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數(shù)碼3C組?|?編輯:冬日果醬?|?排版:JINX
你能想象戴著「滑雪護目鏡」如何做菜、如何辦公、如何生活 24 小時嗎?
事實上,戴著 Vision Pro 你仍然可以備菜(包括比較簡單的切菜)。與此同時,你還不用手機或者平板,就能在「現(xiàn)實空間」中看到「屏幕」顯示著菜譜等信息,甚至可以在不同鍋上放置不同的計時器。
這是未來嗎?
這大概就是蘋果設想的未來。
去年 6 月,蘋果在 WWDC 大會第一次揭開了旗下首款空間計算設備——Vision Pro 的面紗。過去大半年,看好者有,看衰者眾。但不管如何,按照最新的報道,Vision Pro 在預售階段已賣出超過 20 萬臺,收入近 7 億美元。
而隨著 Vision Pro 正式開售的臨近,我們也終于等來了媒體評測的解禁。不同于之前多輪在蘋果「嚴格看管」下的“云上手”體驗,這一次評測者總算可以脫離蘋果限定的場景,探索更多實際場景下 Vision Pro 的體驗、驚喜和缺陷。
WSJ 記者 Joanna Stern 就嘗試戴著 Vision Pro 生活了 24 小時,甚至中間還給自己做到了一份晚餐;The Verge 主編 Nilay Patel 稱贊 Vision Pro 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頭顯,但也從實際體驗出發(fā)質疑了它的產品邏輯;此外,我們還了解了 CNET 以及 Daring Fireball 等其他首批評測媒體和博主的看法和感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批蘋果似乎沒有邀請中國(自)媒體參與評測——包括當時吹噓Vision Pro十分夸張的一些(自)媒體,或許與其初期并不面向中國市場銷售有關。
但到底 Vision Pro 解決哪些問題,又沒能解決哪些問題?小雷看完許多評測后的感覺是:讓人興奮又挫敗,這有點像臭豆腐……
大半年后,關于Vision Pro 的看法該刷新了
去年蘋果發(fā)布 Vision Pro 后,雷科技(ID:leitech)指出了 Vision Pro 面臨的四大問題:佩戴舒適度、外接電源設計、VST(視頻透視)效果以及混合現(xiàn)實應用生態(tài)。
當時我們還只能結合蘋果對外展示的信息以及外媒首批上手體驗來判斷,如今隨著測評的解禁,更多關于 Vision Pro 的實際產品信息和體驗大量流出,也是時候重新看看這四個方面。
1、佩戴舒適度:太重了!
Vision Pro 僅本體的重量就超過了 600g,都快趕上一臺 iPad Pro,盡管蘋果做了很多佩戴上的設計,頭帶還采用了彈性編織材料,都在讓佩戴體驗變得更好一點。但蘋果也沒有辦法改變物理學和生物學原理,該壓還是壓,大部分媒體和博主也都在評測表示:
Vision Pro 是真的重。
重,就不可能舒適,這是常識。
除了宣傳中展示的頭帶,蘋果這次還新增了一個較為簡陋的雙環(huán)頭帶,可以磁吸拆卸更換,雖然會破壞發(fā)型,但也能帶來比單環(huán)頭帶更強的舒適性,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蘋果的一次妥協(xié),為了「舒適度」的妥協(xié)。
2、續(xù)航不是一般的差,需頻繁充電?
根據(jù) YouTube 頂流博主 Marques Brownlee 的展示,Vision Pro 外接電源的電池容量只有 3316mAh,是不是難以置信地低?尤其是當你看到外接電源不小的尺寸后,恐怕更是感慨蘋果用了什么「地精科技」(低人一等)。
不過也有網(wǎng)友提到,Vision Pro 的電壓不同,更應該用 Wh 而非 mAh 衡量電源能量,這一點還需要驗證。
但無論如何,Vision Pro 續(xù)航差是不爭的事實。WSJ 記者在一整天的體驗中,基本上用 2-3 小時就必須充一次電,勉強也就是一部電影的長度。蘋果官網(wǎng)倒也確實寫了:支持最多 2 小時日常使用,最多 2.5 小時視頻觀看。
不過,考慮到Vision Pro的笨重和佩戴不舒適,2個小時充電一次似乎也合情合理:誰能堅持佩戴兩個小時不取下來呢?電池管夠腦袋也得歇歇。
3、VST 視頻透視:BUG依然多。
Vision Pro 早在去年就證明了「人不動頭動」下 VST 視頻透視的效果,但在移動、暗光等場景下的表現(xiàn)一直沒能了解。要知道,VST 本質就是通過攝像頭拍攝外部真實空間,經(jīng)過計算處理,讓用戶直接在內部顯示屏上看到「真實空間」,以此來模擬「增強現(xiàn)實(AR)」的體驗。
事實證明,Vision Pro 的攝像頭還是不如人眼,雖然已經(jīng)可以戴著 Vision Pro 大致看清手機屏幕,但 WSJ、Verge 等評測都提到了暗光下的運動模糊、看不清小字等問題。當然,目前 OST 光學透視方案也會有光線遮擋等問題,而 Vision Pro 的透視效果已經(jīng)完全媲美一些 OST 眼鏡。這里對兩個概念解釋一下:OST(Optical see-through 光學透視),微軟Hololens、Magic Leap、Rokid采取這一技術路線;VST(Video see-through 視頻透視),Vision Pro采納。
4、生態(tài)有了一點,但YouTube、網(wǎng)飛等不支持。
好消息是蘋果依然有一批開發(fā)者支持,包括 Zoom、Disney+ 等都宣布將會首批上線 visionOS 的 App Store,很多開發(fā)者也在開發(fā)、測試和完善 visionOS 版本。壞消息是包括 YouTube、Netflix 等業(yè)界巨頭不僅沒有開發(fā) visionOS 版本的任何計劃,甚至不打算基于 iPadOS 版本進行簡單地遷移。
不過現(xiàn)在還很難判斷 Vision Pro 的生態(tài)走向,畢竟更多的開發(fā)者都還處在觀望的階段,等到今年 6 月的 WWDC 上,蘋果也一定會有更多、更大的動作。在那之前,還是先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而除了上述這四個方面,Vision Pro 的交互也特別值得一提。
5、交互很難:“虛空點戳”讓我想起了羅永浩的TNT。
在交互方面,蘋果在 Vision Pro 上采用了以眼球追蹤+手勢識別為主的交互設計,被 Verge 主編評價為「超越大眾市場任何一種」。但大部分評測者都遇上了一個問題,作為一款主打辦公場景的計算設備,Vision Pro 需要依靠手指點戳和語音方式輸入文本。
虛空點戳的體驗很差,這一點我在現(xiàn)有 AR 眼鏡上就深有體會,而語音輸入場景限制較大。當年大家對「安靜!別吵到用 TNT 了」的調侃,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在辦公等很多場景下,語音這種方式都存在根本性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點,Vision Pro 目前的 Personas(個人 3D 形象)實在有些糟糕,WSJ 記者在一系列面容掃描后,她的 Persona 在脖子處甚至出現(xiàn)了位移。不過好在,這些問題完全能夠通過后續(xù)系統(tǒng)更新改進。
Vision Pro:個人影院還是頭戴計算機?
Vision Pro 是什么?
Vision Pro 的產品思路并不新穎,無非是在技術無法實現(xiàn)真正眼鏡式 AR 的前提下,選擇了頭戴式 VR 的硬件形態(tài),再通過 VST 視頻透視實現(xiàn) AR 體驗。Vision Pro 的難得之處是在這樣產品形態(tài)下,做到了「以假亂真」,真的能在一定條件下讓用戶誤以為:是現(xiàn)實空間可以「憑空」顯現(xiàn)菜譜、計時器、應用等畫面,而不是這些畫面「顯示」在兩塊近在眼前的屏幕上。
就像 Verge 主編說的,Vision Pro 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頭顯」。不過,很多評測者對這樣的謬贊不以為然。
但Vision Pro對用戶的價值到是什么?
2007 年喬布斯發(fā)布第一代 iPhone 時,為了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 iPhone 的「價值」,將 iPhone 比作「iPod、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三合一設備。
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初代 iPhone 的起售價是 499 美元,單是 iPod Video(2005)的售價就超過 300 美元,與 iPhone 同年發(fā)布的諾基亞 N95 是 550 歐元(約合 730 美元),Palm 的性價比 PDA(個人數(shù)字助理)也要 99 美元,三者加起來顯然遠遠超過 iPhone 售價,無疑暗示了 iPhone 的「超值」。
17 年后,如果效仿喬布斯的做法,Vision Pro 會是什么?
一套個人影院?與常規(guī)家庭影院相比,Vision Pro 2.5 萬美元的售價也算不上高,但 Vision Pro 的視聽體驗跟高清環(huán)幕大屏+杜比環(huán)繞聲等影院配置比,相去甚遠,甚至不如一款85吋+大電視,頂多只能算一個“私人小影院”。
更大問題在于,Vision Pro始終只是個人設備,使用它甚至很難向身邊人分享我們的所見所聞,這和把手機屏幕給人看完全不同。
「最大的妥協(xié)在于,使用 Vision Pro 是一種極其孤獨的體驗,即使它正面那雙詭異的『幽靈之眼』。你獨自沉浸其中,體驗著別人無法共享的世界?!筕erge 主編還談到了一個本質的問題,「這對于傳統(tǒng)的 VR 頭顯尚可接受,畢竟它們在過去十年中基本上已經(jīng)轉變?yōu)閷S玫挠螒驒C,但作為主要的計算工具,這種孤立就顯得格外突兀。」
就像庫克曾經(jīng)對于虛擬現(xiàn)實(VR)的批評:虛擬現(xiàn)實隔絕了我們彼此。Vision Pro難道不是嗎?
Vision Pro 還是一臺「臉上」計算機?
的確,從計算性能來說,Vision Pro 搭載了兩顆桌面級的計算芯片,可以處理我們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上的幾乎所有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工作(一部分人)。不過,問題還在于交互、流程的優(yōu)化以及生態(tài)的擴充。理論上來說,AI大模型的發(fā)展成熟可以助力Vision Pro克服交互等問題,但路還很長。
除了以上,Vision Pro 還可以是什么?這對于蘋果和消費者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眼下,恐怕蘋果自己都不清楚,正如愛范兒前副主編、資深科技媒體人陳一斌所言:Vision Pro 會跟Apple Watch一樣花一段時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可能比Apple Watch更難”。
Vision Pro 會不會取代 iPhone?不會。只要是用「全沉浸式體驗」就不會取代手機。我貢獻一個邏輯,就是從信息量量來看,手機這一形態(tài)足夠豐富也足夠便攜,其它設備信息量很難達到這么高又這么便攜;我朋友貢獻了另外一個邏輯,從人類進化到制造工具,一直都在用手,這是存在人類基因層面的本能沖動。
Vision Pro 會不會復現(xiàn)當年 iPhone 初代時的盛況?不會。Vision Pro 會有點像 Apple Watch,它們都屬于發(fā)布時,都還未能完全清晰自己定位的。Apple Watch 經(jīng)歷了從奢侈品定位,最后才落腳到「健康+運動」上。
Vision Pro 在尋找定位上,有可能比 Apple Watch 更難一些,因為 Apple Watch 至少 可以對標過往的奢侈品手表和運動手表。而 Vision Pro 目前無對標物,至少過去民用級消費類電子市場里還沒形成品類。
現(xiàn)在的 Vision Pro 從演示來看,更像是取代顯示器,交互邏輯方面,盡管有手勢的幫助,但正經(jīng)辦公場景下,演示視頻里難免出現(xiàn)鼠標和鍵盤了。
我相信蘋果也在努力為 Vision Pro 制造場景,最近在游戲領域發(fā)力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認真,比如發(fā)布 Gaming Porting Toolkit 等等——要知道 OpenGL 爛了多少年了——這一系列動作,很可能是為 Vision Pro 的未來而服務的。
從邏輯上看也通順,用進入虛擬世界的設備,打開虛擬世界。
我覺得相比起,探討 Vision Pro 的是否能夠落地,倒不如看看蘋果在打造 Vision Pro 生態(tài)做了哪方面的基礎創(chuàng)新和嘗試。之前有即友提到,Vision Pro 上有 12 個攝像頭,數(shù)量比一部新能源車上的還多,而且同時具備處理多攝像頭信息流技術能力的公司也不多。
至于屏幕前的讀者,在你們看來,這款面向空間計算時代開發(fā)的 Vision Pro 又可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