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整包熱失控實驗是很貴的,整包樣件的費用、配置探測電壓、溫度實驗設備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特別是大容量電芯和模組樣件(淘寶上有些)還不太好買;所以很多研究者主要以 18650&21700 的案例為主。最近有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是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 Shang Gao,在《Experimental Study on Module-to-Module Thermal Runaway-Propagation in a Battery Pack 》一文里面披露了一個實驗包和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我們來仔細看一看這個里面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
備注:我把文章里面的溫度和事件參數(shù)抽出來做了整理,可參見原文仔細讀一讀
01
熱失控實驗對象
參數(shù)和試驗搭建?
這個電池包是一項聯(lián)合研究,由車企所提供,整個配置為 13kWh,成組為 96S1P,采用 8 個 VDA 的 PHEV2 的模組,布置時候采用雙層結(jié)構(gòu),上下兩層各 4 個模組。
熱量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希望在底下的一層選一個激發(fā)單電芯熱失控模組,然后仔細分析評估左右和整包的熱失控的過程。如下圖所示,這里面加入了溫度傳感器,并且模組的壓力是變小了,只用外部的簡易固定裝置來處理。實際的電池模組的壓力和約束,會在電芯膨脹的時候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這里會有一個實驗搭建帶來的差異點。
在這個 PHEV 的電池系統(tǒng)里面所選擇的模組為標記為 DUT,我們觀察的對象是模組的左側(cè)模組和上層模組,右側(cè)由于有一根梁做了一些物理上的隔斷,整體的蔓延過程相對慢一些。電池系統(tǒng)整個實驗過程可以分為,一開始主要是在選擇的 DUT 的模組內(nèi)進行熱蔓延,持續(xù)時間大約 40 分鐘,然后在接下來的 10 分鐘左右,左側(cè)相鄰和上方的模組開始出現(xiàn)很快的熱蔓延,最后擴展為整個電池系統(tǒng)的燃燒。
02
單個模組內(nèi)的熱失控
基本過程?
之前馮博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對這個過程建立了比較詳細的模型和機理的分析,這里只是進一步描述一些現(xiàn)象。DUT 模組內(nèi)各個電芯熱失控的規(guī)律,我重新做了整理:黃色線是模組相鄰被激發(fā)電芯的溫度,灰色線是沒有熱失控前的溫度,藍色的線是電芯相繼出現(xiàn)熱失控的間隔時間。也就是說,實際在熱失控過程中一旦開閥以后,電池表面溫度在 400°C 到 550°C 之間,平均溫度 495°C;電芯表面溫度在 100°C 到 200°C 之間,平均溫度 144°C,會發(fā)生熱失控。這里的模組里面每個電芯之間是加了隔熱材料的,如下所示,所以整體的結(jié)果是在 60 分鐘以后傳遞到第二個模組
備注:這個表面溫度其實有些不準確,后面會分析的
03
相鄰模組的熱失控傳播
熱失控
上方的第二個模組是在 66 分鐘以后出現(xiàn)連鎖的熱失控的情況,第三個模組 68 分鐘以后出現(xiàn)問題,而這一次在高溫烘烤下,模組的熱失控的過程都在 10 分鐘完成了。如下圖所示,在一定條件下整個熱失控的過程是無序的,下方噴閥火焰直接對上方的水冷板進行了烘烤備注:我們可以看到環(huán)境溫度其實對模組內(nèi)電芯熱失控有影響,而直接的火焰和煙氣如果處理不善,哪怕有水冷板最終的結(jié)果也會使得電芯熱失控
三個模組內(nèi)的相鄰觸發(fā)事件差異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溫度點差異是有的,特別是有以下的一些考慮:?
相鄰模組:相鄰模組的速度,由于有模組間直接相連的母線排連接,使得這一組的電芯表面溫度很低就直接開閥了,甚至溫度還沒到我們預期的溫度?
雙層模組設計即使通過支架和水冷板隔開,如果噴閥過程沒有考慮過隔熱設計,這一個個電芯開閥的溫度就直接對著金屬支撐結(jié)構(gòu)和水冷板噴火,最終的結(jié)果是吸收大量的熱量,并且很均勻,使得表面溫度不高的情況下,也會很早開閥
三個模組的傳播過程概覽
這個是抓出來的溫度突變點,也就是電芯的表面熱失控之前的那一刻的溫度情況??偟膩碚f,NCM111 的耐溫性還是很好的,523 要打折,811 則更要打折了。所以實際上,我們?nèi)绻胗媚=M的溫度傳感器抓住這個溫度的變化,有一些困難,設計的 NTC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煙氣的原因,要么響應不及時,要么那時候已經(jīng)損壞了,要仔細考慮 NTC 在這種破壞性的條件下怎么處理,我覺得可能的辦法,可能是建立一些類似感溫線這樣的特殊選型的 NTC 來應對這個特殊溫度的采集,這個之前我也提過。
三個模組內(nèi)的熱失控溫度點
小結(jié):我們在這類 37Ah(164Wh/kg 且容量有限,并且是 1P 的使用)的經(jīng)典的設計中通過合理的布局,是完全可以控制住整個熱失控蔓延的過程,但是我們發(fā)展的方向是追求能量密度,追求體積利用率,這就帶來我們會失去足夠的間隙,失去足夠的緩沖空間,這里還是一個平衡,如何在一個范圍內(nèi)使得電芯不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