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牛津大學打了中國AI的臉,我們只能受著?

原創(chuàng)
2018/05/08
19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近期,牛津大學發(fā)布了一份名為《解密中國 AI 夢》的報告,通過對比硬件、數據、算法和商業(yè)四個指標,指出中國目前的 AI 實力約為美國的一半,這樣的結果讓一眾信仰“中國 AI 領先世界”的人覺得“受到侮辱”,他們找尋著各個可能的角度進行還擊,以證明中國 AI 的“強大”。

AI 是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止于某一個商業(yè)層面,也不止于某一個技術層面,從基礎層的數據及計算資源到應用層的解決方案,AI 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商業(yè)閉環(huán)?!督饷苤袊?AI 夢》報告四項指標涵蓋了整個生態(tài),我們還擊的點在哪里呢?我們似乎只能懷疑一下評判數據的準確性,尤其是投融資數據這塊,國內專家認為我們的政府和機構對 AI 的推動力度是高于美國的,投資的力度也很大,這并沒有在報告中準確地體現出來。既然我們不服氣,那就把我國 AI 產業(yè)實力梳理一下,看一看我們強于何處,又弱于何處?

強大的應用層
AI 在中國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商機。富邦證券曾指出,由于 AI 運作過程中,大數據的訓練與推理有助于提升與加快各種應用的實現,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應用數據量,是其他國家所望其項背,受到政府政策進一步加持,中國 AI 企業(yè)布局將以大數據為基石,逐步推升至各層次??梢?,我國 AI 在大數據上面的優(yōu)勢是被認可的,《解密中國 AI 夢》報告指出,中國在數據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2016 年,中國擁有全世界 20%的數據;美國的數據量占全世界的 5.5%,在這一項指數上,中國遙遙領先。

從當前國內 AI 的局勢來看,大數據優(yōu)勢在我國首先驅動的是應用層。相關調研數據指出,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將在中國產生 10 萬億元的產業(yè)帶動效益。我國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率先落地在數據積累豐富的行業(yè),其最大影響的傳統(tǒng)產業(yè)將會是金融、汽車、零售和醫(yī)療行業(yè)。

從我國 AI 企業(yè)分布可以看出,我們在金融、公共安全、教育、工業(yè)制造、家庭家居和交通出行等眾多應用領域都擁有代表企業(yè)。其中,商湯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和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在生物識別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明略數據和阿丘科技等在大數據風控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科大訊飛、小 i 機器人和云之聲等則更專注于語音輸入的研究。

總結來說,擁有大數據和市場優(yōu)勢,我國 AI 在落地上是領先的。

算力在精進
大數據優(yōu)勢驅動了我國 AI 在應用層的進步,AI 的技術層和應用層緊緊相連,中國和美國實力對比又如何呢?

《解密中國 AI 夢》報告將算法和研究放在了一起,揭開了我國 AI 缺人才的傷疤。報告指出,在 AI 人才數量上,2017 年中國的人才庫中有 3.92 萬人研究人工智能,占全世界 AI 人才的 13.1%;而美國有 7.87 萬 AI 人才,占據全世界的 26.2%。在論文發(fā)表數量上,2015 年中國學者在 AAAI 上發(fā)表的論文為 138 項,占據全世界的 20.5%;而來自美國學者發(fā)表的成果數量為 326 項,占全世界的 48.4%。好在我們深知自己在人才和研究上的短板,大多數大學都推出了 AI 專業(yè)。數據也表明,中國研究人員發(fā)起的專利申請,近年來也上漲了兩倍。

在算法這塊,中國 AI 并未處于明顯的劣勢。BAT、科大訊飛、??低暤缺姸嗥髽I(yè)在深度學習模型和訓練上面都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以科大訊飛為例,其在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以及兩者的深度結合等領域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深度神經網絡的特點是需要大量的標注數據來訓練模型,因為模型非常大,訓練過程也需要大量的計算數據資源??梢哉f,大數據的優(yōu)勢也正在逐步提升中國在 AI 算法上面的競爭力。

我國 AI 也“缺芯”
《2017 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分析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占有率低,在計算機、移動通信終端等領域的芯片國產占有率幾近為零。AI 概念炒的這么熱,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各個產業(yè)去,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而芯片是產品落地的關鍵所在,靠進口遲早有一天還會被“卡脖子”。

當前,我國在 AI 芯片研究上有寒武紀、深鑒科技、地平線、比特大陸、中天微和耐能等,相較于應用端的參與積極度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不過,好在我國 AI 芯片沒有像傳統(tǒng)芯片一樣輸在起跑線上,雖然要應對傳統(tǒng)芯片巨頭和科技巨頭造芯的兩面夾擊,但在巨大的市場驅動下,做大做強有很大的希望。當然,AI 芯片指的是專門針對 AI 算法做加速處理的芯片。產品落地不可能只用這一種芯片,我國整個電子產業(yè)“缺芯”讓 AI 同樣不能幸免。

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解密中國 AI 夢》報告確實點到了我國 AI 的痛處,我們不得不冷靜的面對現實。除了政府政策和產品落地外,我們在 AI 發(fā)展上各個環(huán)節(jié)還很脆弱,尤其是人才、芯片和專利布局上面。我國 AI 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的不是打嘴炮爭面子,而是知恥后勇,強芯強國。


與非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與非網副主編,網名:吳生,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出身。在知識理論的探尋之路深耕躬行,力求用客觀公正的數據給出產品、技術和產業(yè)最精準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