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MCU芯片大廠ST(意法半導體)的業(yè)績令人失望,營收跌不停,凈利潤大幅腰斬,最新一季的毛利率也跌破了40%。ST還直言“MCU中國市場份額有所下滑”。
芯片現貨市場上,ST MCU(微控制器)越來越被價格更好、更內卷的國產MCU所取代,“能替代的基本被替代”,同樣發(fā)生在這家扎根中國市場多年的海外芯片巨頭身上。
01、業(yè)績縮水,中國市場MCU份額下滑
ST最新財報顯示,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6.6%至32.5億美元,毛利率為37.8%,同環(huán)比均下滑,延續(xù)了今年上半年業(yè)績下滑的頹勢。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組合變化、ASP(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和更低的產能利用率。24Q3存貨為28.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28.7億基本持平。
終端市場來看,24Q3個人電子產品的營收增加勢頭延續(xù),環(huán)比增長20%,同比下降9%;但工業(yè)市場同比下降超50%,汽車業(yè)務的營收仍低于預期。
ST分為四大事業(yè)部門,三季度各部門營收都出現了下滑:
其中MCU業(yè)務占比為26%,營收同比-43.4%/環(huán)比+3.6%,主要是通用MCU銷售收入減少;AM&S(模擬產品、MEMS和傳感器板塊)占比為36%,營收同比-13.3%/環(huán)比+1.7%,主要是成像和模擬產品需求下降;P&D(電源和分立產品板塊)占比為25%,營收同比-18.4%/環(huán)比+7.9%,電源和分立產品均出現下滑;D&RF(數字集成電路和射頻產品)占比為13%,營收同比-29.7%/環(huán)比-17.4%,主要是ADAS和信息娛樂系統(tǒng)需求放緩所致。
對比ST前兩年的業(yè)績高位,從目前三個季度的表現來看,ST的凈利潤明顯開始滑坡,出現大幅腰斬。
ST 在2021-2022年均有高達20%以上的增長,但2023年的增速開始放緩。
截止到今年前三個季度(9個月)的業(yè)績表現,無論是營收、營業(yè)利潤率、毛利率、凈利潤都明顯遜色于去年同期。
除此之外,ST更是直言中國市場MCU份額有所下降。
ST表示,中國市場份額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在半導體短缺期間,ST向一些中國公司施加了壓力,以支持汽車和其他大型OEM及工業(yè)客戶。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ST對中國的分銷渠道進行了壓縮,現在已經失去了這部分市場份額。
回過頭來看,此前ST也因此被不少工程師戲稱為“渣男”,許多人轉向了國產替代芯片,而MCU這種產品,一旦更換掉,往往就很難用回去了。
在銷售渠道方面,ST在第三季度面向OEM的銷售同比減少了17.5%,而分銷渠道(占比24%)的銷售則下降了45.4%。
由于國產替代、庫存高企以及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ST在現貨市場的表現依然平淡,價格呈現倒掛現象。例如,目前熱度排名靠前的ST MCU,STM32F103C8T6的報價穩(wěn)定在3-4元左右,STM32F407VET6穩(wěn)定在8-10元左右,而STM32F103RCT6則持續(xù)小幅下滑,目前價格約為5.5-6元。這些芯片的價格在前兩年經歷大幅下跌后,盡管今年依舊呈現下行趨勢,但相對較為穩(wěn)定。
對于未來,ST持持謹慎預期,明年價格壓力預計更大,渠道庫存也要在明年下半年正?;?/strong>
隨著MCU大廠們的財報陸續(xù)發(fā)布,實際上大家的表現并不樂觀,反映當前芯片市場依然面臨挑戰(zhàn)。
NXP(恩智浦)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5.4%至32.5億美元,并且對第四季度前景持悲觀態(tài)度。汽車業(yè)務出現下滑,工業(yè)部門的持續(xù)疲軟也拖累了業(yè)績。NXP CEO 表示:“我們感到有些意外”,他指出,除中國外,所有地區(qū)的制造業(yè)都出現了“意外萎縮”?!肮S自動化似乎在歐洲和美國尤其薄弱?!?/p>
英飛凌2024財年營收149.55億歐元,比上年降低8.3%;運營利潤21.9億歐元,比上年降低44.5%。除汽車業(yè)務全年營收比上年增長2%,其余業(yè)務均有超過10%的下滑。英飛凌CEO表示目前除人工智能外,公司的終端市場幾乎沒有任何增長勢頭。展望2025財年第一財季營收約32億歐元,全財年營收將略有下降,調整后的毛利率應在40%左右。
Microchip(微芯)三季度財報顯示,Microchip 實現了 11.64 億美元的營收,同比銳減 48.4%,環(huán)比下降 6.2%。Microchip 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表示:“我們在繼續(xù)應對庫存調整,該調整發(fā)生在許多制造企業(yè)宏觀疲軟的情況下,而我們集中在工業(yè)和汽車客戶的歐洲業(yè)務加劇了這一情況?!?/p>
02、ST 多少芯片被國產替代了?
ST 的MCU產品線非常豐富,包含低成本的8位單片機和基于ARM? Cortex?-M0、M0+、M3、M4、M33、M7及A7內核并具備豐富外設選擇的32位微控制器及微處理器。
以目前主流的32位MCU為例,官方數據顯示,STM32系列已成為Arm Cortex-M內核的第?品牌,覆蓋超低功耗、超高性能方向,同時兼具市場競爭力。STM32目前提供24大產品線 (C0,F0, G0, F1, F2, F3, G4, F4, F7, H7,H5, MP1,MP2, L0, L1,L4, L4+,L5,U0,U5,WB,WBA, WB0, WL),超過1000個型號,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控制、消費電子、物聯網、通訊設備、醫(yī)療服務、安防監(jiān)控等。
已經進入中國40年的ST,憑借出色的本地化服務,以及成功搭建的Arm MCU生態(tài)圈,抓住了一大批工程師群體,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有一大批穩(wěn)定客戶,連國內MCU芯片廠商很多都是跟隨ST走ARM內核路線。目前ST在中國擁有8000多家客戶,來自汽車、工業(yè)、個人電子產品和通信基礎設施等主要市場。
2021年至今的短短幾年,ST在中國的MCU市場逐漸被國產MCU廠商侵蝕,近兩年激烈的價格戰(zhàn)又進一步瓜分其市場。和TI(德州儀器)的模擬芯片相似,市場上的芯片銷售們普遍認為,ST的國產替代價格好,成本低,能替代的也都替代成國產了。
與之呼應的是,ST來自中國的收入出現了下跌。24Q3 ST亞太地區(qū)占比為60%,中國市場是其亞太地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ST CEO表示,中國約占其總收入的30%,而到了2024年,ST CEO表示中國目前占公司營收的15%。
MCU有個特點,通用型MCU的市場占比最大,根據市調機構IHS,這個數字高達73%,其余是專用MCU、超低功耗MCU、電機控制MCU等。
通用型MCU常見于家電、消費電子、家居自動化等領域,通常具備較低的成本和較為基礎的功能,而專用型MCU專門針對某一類特定應用、特定行業(yè)而設計,通常會具備特定的硬件功能,如汽車、醫(yī)療、智能硬件等領域。
ST也表示,今年通用MCU降幅顯著,超過了50%。而降幅中有一半以上與庫存調整持續(xù)時間過長有關,降幅的30%至35%最終與客戶需求減弱有關。
國產廠商目前主要搶占的就是ST 等海外大廠的通用MCU市場,以通用MCU為主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到2024年,有業(yè)內專家表示,國產MCU的廠商已經超過400家。根據券商數據,2022年ST在中國MCU市場占比為8.5%,排名第三,與2019年相比下滑了12.35%。2019到2022年,兆易創(chuàng)新從2.09%上漲至7%,中穎電子從2.31%上漲至4%。
今年上半年,國產MCU廠商業(yè)績表現搶眼,受益于消費電子市場復蘇,以及部分廠商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很多公司都實現了同環(huán)比雙增長。
國內上市的MCU廠商,兆易創(chuàng)新、極海半導體、中穎電?等,MCU產品型號均在數百款,覆蓋較廣泛。其中,中穎電?、兆易創(chuàng)新、芯??萍?、國民技術等都屬于MCU占比濃度較高的廠商。
2023年上市國產MCU年報數據對比,來源:與非研究院
兆易創(chuàng)新是國內32位MCU 產品領導廠商,2024半年報顯示,公司 GD32 MCU 產品已成功量產 51 個產品系列、超過 600 款 MCU 產品,實現對高性能、主流性、入門級、低功耗、無線、車規(guī)、專用產品的全面覆蓋。
國民技術半年報顯示,在通用 MCU產品方面,公司基于 ARM Cortex-M0及 M4 系列內核的通用 MCU 產品已實現批量供貨,目前推向市場的超過 28 個產品系列,200+款產品型號,可覆蓋通用 32 位 MCU 從低端到高端大多數應用場景。
中穎電子為國內?牌家電MCU?頭,產品包括 8 位 8051 架構和 32 位 ARM 架構的MCU。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處白色家電 MCU 市場,瑞薩的市場占有率處于絕對領先的局面,公司及其余海外廠家則處于多強競爭的局面,其他國內友商則市占率較低;小家電 MCU 市場,主要以國產芯片廠商的市場占有率較高,公司處于領先群,海外廠家的市占率較少。
進一步來看,國內MCU芯片目前在消費類和工業(yè)類(非高端)應用最多,在中低端市場已具備較強競爭力。海外MCU企業(yè)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資本優(yōu)勢,尤其在高端的汽車和工業(yè)產品領域,擁有明顯的先發(fā)優(yōu)勢。
全球MCU市場仍由美歐日的芯片巨頭主導。Yole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前十大MCU廠商的市場份額中,國內廠商僅有兩家入圍,中國臺灣的新唐科技(Nuvoton Technology)僅占1.5%的份額,大陸的樂鑫科技(Espressif Systems)僅占0.5%。在產品布局上,這兩家的料號數量遠遠落后于其他海外巨頭。
國內廠商由于偏向壁壘低的領域,這兩年的市場惡性競爭白熱化,且高端產品不足,各大廠商在盈利方面承壓。國內廠商也在積極布局高端市場,相較于通用MCU,專用型的MCU產品上半年業(yè)績表現更加搶眼。
03、總結
ST在今年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業(yè)績表現低迷,尤其是在微控制器部門,由于工業(yè)市場的持續(xù)疲軟和中國市場份額的流失,其銷售額明顯下滑。
ST CEO近日表示,前九個月所有可報告部門的凈收入同比下降 23.5%,尤其是微控制器部門,這受到工業(yè)市場持續(xù)疲軟的影響,同時中國市場份額的損失是微控制器銷售額下降的原因之一。ST 預計今年四季度的收入為 33.2 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 2.2%,但同比下降 22.4%。這將使 ST 2024 年全年收入達到 132.7 億美元,同比下降 23.2%,比之前的預期進一步下降。
下半年,現貨市場上ST MCU需求仍然疲軟,庫存水平高企,尤其是汽車和工業(yè)領域的需求尚未恢復,熱門料號的價格仍處于倒掛狀態(tài),價格競爭愈加激烈。
盡管如此,ST在中國市場高端芯片領域地位難以替代。為了應對當前的困境,ST正加快推進12英寸晶圓的生產進程,通過規(guī)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ST有機會扳回一局嗎,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