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越來越火了。
蓋世汽車研究院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智能座艙滲透率達到67.4%,而2023年,這一比例為61.5%。
與此同時,智能座艙系統(tǒng)集成加速向域控制演進,座艙域控正逐步從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滲透,規(guī)?;慨a上車提速。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tǒng)計整理,今年一季度,中國市場座艙域控前裝交付量達到102.6萬套,搭載率提升到21.5%,2023年,這一比例為16.5%。
搭載率提升背后,供應商們也打得火熱。座艙域控板塊,本土廠商搶占前排,德賽西威此次“真正”拿下榜首,但具體到芯片板塊,外資芯片品牌依舊主導市場,高通市場占比超六成,仍是難以超越的存在。
座艙域控加速滲透,國產供應商搶占前排
細看今年一季度座艙域控供應商裝機量TOP10榜單,變化還是挺大的。
其一是,德賽西威以超17萬套的裝機量“真正”拿下榜首,市場占比16.7%。
為什么強調“真正”?其實,從2023年來看,德賽西威已位居第三方供應商榜首,只是要去除前面的定語,則還要超出此前總量更大一些的和碩/廣達。
和碩/廣達為特斯拉代工,而入華10年間,特斯拉不僅增長迅猛,其旗下車型更是標配座艙域控,基于此,和碩/廣達的市場份額自然不會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由于比亞迪等國產品牌的技術升級、迭代更新以及銷量的突飛猛進,近兩年特斯拉在華市場份額出現(xiàn)一定萎縮。相關數(shù)據顯示,其在華市占率從2020年的15%降到了2022年的10%,到2023年僅剩7.8%。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廠批發(fā)銷量為22.1萬輛,同比下降了3.7%,和碩/廣達裝機量也隨之受影響。數(shù)據顯示,一季度,和碩/廣達座艙域控裝機量為13.5萬套,占比13.2%,低于德賽西威。
與之不同的是,德賽西威為眾多車企配套座艙域控,且不少核心客戶銷量呈現(xiàn)快速增長,尤其是理想、奇瑞。
盡管理想今年遭遇了一些“波折”,但今年一季度共計交付新車80,400輛,較去年同期依然增長了超五成。奇瑞增速更“感人”,集團整體一季度銷量達529,604輛,同比增長60.3%,其中奇瑞品牌同比增長57.6%,捷途同比大漲106.9%,星途也同比上漲了四成以上。
其二是,億咖通闖進前三。今年一季度,億咖通座艙域控裝機量近9.6萬套,占比9.3%。據了解,在2023年,億咖通平均占比為7%。
億咖通背靠吉利,其座艙域控產品目前也主要配套于吉利旗下品牌及車型,包括博越、博越L、銀河L6、銀河L7以及領克旗下多款車型等。從數(shù)據來看,今年,億咖通配套車型增多,且部分車型加速上量。
億咖通拿下第三席位,原本穩(wěn)居該位置的偉世通則退至第五位,一季度座艙域控裝機量近6.2萬套,占比6%,較去年份額有所收縮。
目前,偉世通在座艙域控領域的客戶群體已包括奔馳、吉利、福特等車企。從2023年的數(shù)據來看,吉利是偉世通在座艙域控板塊的“大客戶”。這一年偉世通座艙域控配套車型中,吉利系車型居多,尤其是吉利星越L、極氪001。
不過蓋世汽車注意到,今年2月27日,上市3年的極氪001迎來中期改款,新車亮點之一便是標配高通8295智能座艙芯片,隨之,供應商也換成了安波福。
另外于去年底上市的極氪007,搭載的同樣是8295芯片,對應的座艙域控供應商也同樣是安波福。目前來看,極氪007的表現(xiàn)還不錯,2月21日,極氪宣布,第10000輛極氪007車型量產下線,56天量產破萬。
加之哈弗H6等幾款長城系車型的助力,安波福也出現(xiàn)在此次榜單之中,市場占比5.2%。而要知道,在去年全年TOP10榜單上,安波福并未出現(xiàn)。
其三是,車聯(lián)天下進步很大。據此前數(shù)據,2023全年,車聯(lián)天下座艙域控裝機量約17萬套,排位第七,市場占比4.9%。而今年一季度,其裝機量已超9.3萬套,市場占比大增到9.1%,與排在第三位的億咖通差距并不大。
車聯(lián)天下的“反轉”,或許早有端倪。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而后于2021年獲得博世的參投,隨之確定了主攻高通8155座艙域控的核心戰(zhàn)略。之后憑借已有基礎,加之博世的客戶資源,拿下了越來越多的量產項目。
如今,在長城、廣汽傳祺、吉利、奇瑞等車企主力車型上都可見車聯(lián)天下的座艙域控產品。具體到今年一季度來看,車聯(lián)天下配套車型諸多,其中吉利星越L、奇瑞捷途旅行者是主力。
此外,進入此次榜單的還有鎂佳科技(占比5.4%)、華陽通用(占比4.5%)、偉創(chuàng)力(占比4.1%)以及諾博科技(占比3.7%)。
高通保持領先,國產芯片加速上量
不難看出,在座艙域控領域,還沒有出現(xiàn)絕對的“霸主”,但在座艙域控芯片領域,情況則不同。
高通絕對領先。
自2019年發(fā)布,高通8155芯片便受到幾乎所有車企的追捧。目前國內搭載8155芯片的車型包括理想L7、L8、L9,小鵬G6、P7、G9,蔚來ET5、ET7、ES6、ES7、ES8,智己LS6、LS7、L7等眾多熱門車型。
除8155外,高通的8295芯片也已得到諸如零跑、極氪、小米和奔馳等眾多車企的力捧。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tǒng)計整理,2023年,高通座艙域控芯片裝機量超226萬顆,市場占比近六成。今年一季度,對應裝機量超66.8萬顆,市場占比更是達到62%。
蓋世汽車注意到,在前面提到的座艙域控市場份額TOP10廠商中,除和碩/廣達外,其余廠商基本都是高通8155/8295芯片的“用戶”。
其中,德賽西威有超11萬套座艙域控采用的是高通芯片,億咖通有超8萬套采用的是高通芯片。當然,從目前來看,他們所用的都更多是8155芯片。
高通之后,還是AMD與瑞薩。其中同樣是從消費電子芯片領域跨界而來的AMD,今年一季度座艙域控芯片裝機量超13.5萬顆,市場占比12.5%。這主要來自于為特斯拉代工的和碩/廣達,對應車型為Model 3與Model Y。
瑞薩排位第三,其一季度座艙域控芯片裝機量超12萬顆,占比11.1%。德賽西威是主要客戶,其超5萬套座艙域控采用的是瑞薩的M3或H3。當然,這兩款芯片也用于安波福、佛吉亞、華陽通用的座艙域控產品中。
除此之外的七家供應商市場占比均低于5%,其中比較“拔尖”的芯擎科技,占比也不過達到了3.1%。
只是,對于芯擎科技而言,這3.1%已是非常大的進步。要知道,去年全年,芯擎科技的占比僅1.6%,如今近乎翻番。且可以看到的是,其排位在三星、英特爾、英偉達以及恩智浦之上。
成立于2018年的芯擎科技,在2022年底成功量產首款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據官方數(shù)據,去年底,“龍鷹一號”出貨量已突破20萬片大關。
從今年一季度來看,“龍鷹一號”主要配套北斗智聯(lián)和億咖通的座艙域控產品,涉及車型領克08 EM-P、領克06EM-P、睿藍7。
另外,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領克發(fā)布了定位20萬元內的07 EM-P,新車于5月17日上市,官方指導價16.98萬-18.98萬元,并限時提供6000元優(yōu)惠權益。就售價而言,該車實現(xiàn)了“電比油低”的宣言,更是比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等純電競品便宜5萬元左右。
據領克官方透露,領克07 EM-P上市后48小時,訂單已經突破了7000臺。而該車型所搭載的是安托拉1000 Pro計算平臺,其中集成了2顆“龍鷹一號”芯片。隨著新車在5月20日開啟交付及陸續(xù)上量,芯擎科技有望拿下更好的成績。
華為也提升了,今年一季度座艙域控芯片裝機量超2.1萬顆,占比增至2%,主要配套阿維塔11、阿維塔12、問界M9等車型。
本土廠商份額的提升,勢必擠壓外資廠商的份額,尤其是本就份額并不高的那些。對比去年平均數(shù)據來看,三星、英特爾、英偉達、恩智浦的份額其實都有所下滑。當然,這些廠商雖然市場份額較小,但它們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忽視。
格局,將怎么變?
在座艙域控領域,國產供應商表現(xiàn)亮眼,且后續(xù)增長勢頭有望繼續(xù)增強。
以德賽西威為例,其配套車型正繼續(xù)增多。例如理想旗下新車理想L6采用的就是德賽西威的座艙域控。
近日,理想宣布,理想L6第1萬臺量產車正式下線。另據其透露,理想L6的產能正在爬坡,下個月將突破2萬臺。結合此前消息,自4月18日至5月5日的首銷期內,理想L6累計定單已超過4.1萬輛。
按照理想此前的預期,理想L6目標挑戰(zhàn)月銷3萬輛。作為一款走量車型,理想L6或明顯助推德賽西威座艙域控裝機量的提升。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在座艙域控領域,還沒有出現(xiàn)絕對的“霸主”。且整體來看,格局或繼續(xù)變化。
一方面,受多因素影響,2024年車市仍在不斷經歷洗牌與變革,有人沖出突圍,有人黯然離去,而隨之,在座艙域控市場中,各參與方同樣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調整,甚至市場格局重新洗牌,尤其是客戶群體并不大的那些企業(yè)。
另一方面,新車正集體奔赴“8295時代”,自2023 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座艙芯片的時代,開始從高通 8155 向高通 8295 過渡,不僅是前文提到的新款極氪001、極氪007,理想旗下車型也升級至8295智能座艙,此外全新奔馳E級、小鵬X9、小米SU7等多車型也都配備了8295。
而對于座艙域控供應商而言,在這一切換過程中,有人拿下了更多市場份額,有人則喪失了一些份額,因此牽動著市場格局的變化,這在今年一季度供應商們的表現(xiàn)中,其實已有跡可循。
著眼座艙域控芯片領域,高通占據了高達62%的市場份額。這一數(shù)字不僅凸顯了高通在座艙域控芯片領域的強大實力,也預示了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持續(xù)領先地位。
當然,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在這一領域持續(xù)發(fā)力,試圖打破現(xiàn)有格局。從本土廠商來看,目前其份額雖微,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國產芯片廠家,正憑借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更開放的合作模式,以及就近服務等優(yōu)勢,奮起直追。